刻填工藝是建水紫陶有別于其他陶瓷的一項特色工藝??毯吞钍莾蓚€獨立的工藝步驟,建水當?shù)匕芽痰沫h(huán)節(jié)稱為“刻花”,把填的環(huán)節(jié)稱為“填泥”。
刻花要求刻刀刀刃薄、窄、尖、利,其刀法有切刀、劃刀和挑刀三種。
切刀:刀口向內(nèi),刺入墨線邊沿的一個點,刀柄稍向內(nèi)傾斜,自上而下切出墨線單邊垂直切線。
劃刀:刀口向劃刀方向刺入墨線邊沿頂端,由下至上或由左至右劃出墨線單邊切線。
挑刀:主要是在墨線切、劃之后對中間墨塊進行挑除。刀尖刺入墨塊,先短切,然后用刀尖或刀面挑除墨塊泥層。寬度在0.3厘米以內(nèi)的墨塊,可以每刀0.3厘米左右的距離挑除;寬度超過0.3厘米的墨塊,先以切或劃的刀法,順挑除墨線的邊沿,切劃一條切線,留出一條0.3厘米左右寬的墨塊,然后,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,順序挑除刻模泥層。對稍大的刻模,在挑除刻模泥層后,還要用括刀修除模面上突出的刀痕,以保證填泥之后不露底坯。
刻花的技術要求是:
準確地按照墨線邊沿刻劃。陰刻是將墨跡刻除,陽刻是保留墨跡,將墨跡以外的空白處刻掉。
刻的過程要經(jīng)常轉動坯體,身體與刻刀和切口盡量保持垂直,使切口平滑垂直,讓墨線切面呈方形而不是梯形或三角形,才能保證在后續(xù)填泥修壓過程中線條形貌不走樣。切面呈梯形或三角形,填泥后,在對陶坯進行削刮和修坯時,線條會變細走樣。
切刻的深度約為0.2厘米,較大塊面應加深至0.3厘米??棠I疃缺仨毦鶆颍^深會使模底變薄,填泥后陶坯吃水過多,容易受濕而裂口,當?shù)厝朔Q為“吃開”。除此之外,填泥水分含量太高、刻模面積過大等,都容易使陶坯產(chǎn)生“吃開”的現(xiàn)象。后續(xù)填泥和打磨時,對陶坯壓、削、修、磨不當,出現(xiàn)模底露出的情況,當?shù)厝朔Q為“露底”。“吃開”和“露底”都是刻填過程對坯體致命的損傷。
保持坯體的濕度,通常是用塑料薄膜罩住坯體以保濕,必要時用噴壺噴水保濕。